Link 林沛儒製作

投遞歌曲時應避免的五大錯誤

·音樂學校

在影視產業中,選角導演會為角色挑選合適的演員;而在音樂產業裡,創作者與出版者則需要替歌曲找到合適的演唱者。能否將歌曲交到最合適的歌手手中,往往決定了作品的成敗。以下整理五個常見錯誤,能幫助歌曲在「配對」過程中避免失誤。

1. 盲目投遞給只唱自己作品的歌手

許多創作型歌手習慣演唱自己的作品,他們的歌曲來源大多來自自身或合作夥伴。若將心力放在這類歌手身上,成功機會往往有限。真正有效的方法,是透過作品作為名片,尋找能進一步引薦或合作的出版者與業界人士。

2. 歌曲過於老派或不合時宜

許多創作者會下意識地模仿自己年少時的音樂風格,但若目標是讓當代歌手演唱,作品必須符合當下的流行趨勢,甚至能引領下一波潮流。這需要分析現今熱門歌曲的旋律、歌詞、和聲、節奏與編曲元素,並據此調整,避免作品聽起來停留在過去。

3. 歌詞與歌手形象不符

歌詞是否符合投遞對象的風格與價值觀,是判斷作品能否被採納的關鍵。年輕歌手通常不會演唱關於回顧幾十年人生或養育子女的內容。同樣地,若詞語與其既有形象相衝突,也容易被直接淘汰。創作者必須精準理解目標歌手的語言風格、年齡層與曲風,必要時甚至可尋找擅長該風格的合作詞曲作者。

4. 忽略歌手的音域限制

歌曲的旋律必須量身打造,既能展現歌手特色,又不至於超出音域範圍。部分歌手擁有寬廣音域,適合設計極具張力的高音或低音亮點;而另一部分歌手則以音色與辨識度見長,不適合挑戰過度複雜的旋律。若歌曲音域過大,應考慮修改或製作第二版本,讓演唱更加自然。

5. 重複歌手已經唱過的題材

許多創作者常犯的錯誤,是遞交與歌手過往作品主題過於相似的歌曲。這會讓歌手覺得「已經唱過了」,缺乏新鮮感。優秀的作品應該協助歌手突破既有形象,帶來新的故事、情感與音樂可能性,而不是停留在舊有的框架裡。

結語

檢視一首歌是否適合投遞時,應思考以下問題:

歌曲是否能被非創作型歌手接受?是否與當前的曲風趨勢一致?歌詞是否契合歌手的年齡與形象?旋律是否展現特色而不超出能力?內容是否能帶來全新突破?能夠在這些問題上回答「是」,就代表作品更有機會找到真正的舞台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