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k 林沛儒製作

完美和聲的錄製藝術

·音樂學校

在錄製和聲時,選擇比想像中更多。單人作業,還是和其他歌手合作?同一支麥克風,或是各自一支?在混音時,應該把和聲藏在主唱後方,還是讓它們在立體聲裡展開?沒有標準答案,但歌曲本身的特質,往往會暗示最佳做法。

再來一次:疊錄的魅力

所謂疊錄,就是在原有的人聲上再唱一次同樣的旋律。這是最古老,也最有效的技巧之一。第二條聲音能帶來更多層次,讓聽感更寬廣。通常不必全曲都做,副歌、過門或是需要強調的詞句,都是好選擇。有人喜歡在耳機裡聽著原唱再唱一遍,想對得更精準;也有人乾脆直接再唱一次,讓細微的差異自然出現,反而更有生命力。

一人多聲:讓音色不單一

臨時找不到和聲歌手時,得自己完成所有部分,這時候要避免「一人合唱團」的死板感。方法之一,是改變與麥克風的距離與位置。如果主唱貼近麥克風錄出低頻厚度,和聲可以稍微退後,甚至換個收音模式或直接換另一支麥克風,讓每個聲部的音色都帶點不同。

多人錄製:一支還是多支麥克風?

早期錄音技術有限時,工程師常用一支全指向麥克風讓所有人圍著唱,效果依然出色。但這需要歌手自己控制音量平衡,否則容易出現一邊太大聲的問題。現代錄音更傾向於每人一支麥克風,後期才能獨立調整,混音時也有更多彈性。

混音擺位:中間還是立體聲?

和聲在混音裡該置中還是分散?要看伴奏編排的密度。編曲簡單時,和聲可以左右展開,讓聲場更寬;如果伴奏已經很滿,把所有人聲集中在中間,層次會更乾淨。最終還是得靠耳朵,慢慢移動聲像位置,直到找到最適合的平衡點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