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第一次購入電容式麥克風時,往往會被機身上的各種符號與切換鈕搞得一頭霧水。有些型號甚至把開關設計在外接變壓盒上。其實這些功能都大有學問,它們能調整收音指向、聲音特性,甚至靈敏度,讓錄音在不同環境與樂器下都能更靈活應用。以下將介紹幾個常見的控制項,包含收音模式、衰減(Pad)、以及低頻濾波(High-Pass Filter)的用途與實際情境。
收音模式:多變的指向性
與單一指向的動圈麥克風不同,多數電容麥克風採用雙震膜設計,可以切換不同的收音模式。常見的選項包括:
- 心型(Cardioid):最常見的模式,適合獨唱人聲、樂器音箱等單一聲源。
- 8字型(Figure-of-Eight):同時收錄正反兩側的聲音,適合讓兩位歌手面對面演唱。
- 全指向(Omni):360 度環境收音,常用於合唱、多人對話,或想捕捉更多空間殘響時。
部分麥克風還提供 超心型(Super-Cardioid),能進一步集中收音,減少側邊干擾。一般錄音大多使用心型即可,但也不必拘泥。例如,人聲若使用全指向,反而能營造更通透、自然的空氣感,帶來不同的氛圍。
衰減功能(Pad)
大振膜電容麥克風常見的另一個開關是 Pad,可將輸出訊號降低,通常為 -5、-10 或 -20 分貝。在一般人聲或木吉他錄音時,多半不需要開啟。但在面對音量龐大的樂器時,例如小鼓、鋼琴、電吉他音箱甚至低音提琴,Pad 就能避免輸入過強造成失真。
啟動 Pad 之後,錄音介面的前級放大器也能保有更多動態空間(Headroom),讓錄音保持清晰而不刺耳。
低頻濾波(Bass Roll-Off / High-Pass Filter)
第三個常用開關是 低頻濾波器,又稱高通濾波(High-Pass Filter)。顧名思義,它允許高頻通過,同時削減低頻。這個設計在多種情境下都有用處:
- 錄製低音樂器時,避免過度低頻淹沒混音。
- 錄製人聲時,能減少「近講效應」(Proximity Effect),避免聲音過於渾濁。
- 在環境較吵雜時,可以抑制外部低頻噪音,如車輛震動、冷氣聲或腳步聲。
不同麥克風的濾波範圍各異,常見可調在 40Hz 到 175Hz 之間,使用者可依需求選擇。
靈活運用
如果你大多是單人逐軌錄音,將麥克風保持在 心型指向、Pad 關閉、濾波關閉 的「預設值」通常就足夠應付。但別忘了,麥克風提供的多樣選項是為了給你更多創意空間。
舉例來說:
- 在人聲錄音時切掉 75Hz 以下的低頻,能讓聲音更俐落。
- 使用全指向錄製鈴鼓或沙鈴,能讓空間反射自然融入。
懂得嘗試不同組合,會讓你發現更多聲音上的驚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