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k 林沛儒製作

寫歌名的三個祕訣

·音樂學校

有人問我那個老掉牙的問題:作曲先有詞還是先有旋律?我幾乎沒想,就回了:「先有歌名。」

在我寫過的一千多首歌裡,九成五以上的歌詞,都是從歌名開始的。即使偶爾先有旋律或伴奏,歌名通常也早早被確定下來。這在任何類型、任何城市的合作中都是如此,無論是納什維爾的鄉村、紐約的流行、斯堪地那維亞的電音,還是亞洲的搖滾,大家似乎都習慣先抓住那個關鍵詞。因為歌名像心臟一樣,其他歌詞都得呼應它,推向它。

當然,寫歌沒有絕對的規則。有人從一句旋律、吉他riff、鼓點、和弦進行甚至貝斯線開始,最後一樣能寫出好作品。但一旦要動筆寫詞,多數時候,歌名會先被放到桌面上,作為北極星。

第一步:別急著愛上第一個想法

確定歌名後,得先想清楚:在這首歌裡它代表什麼意思?怎麼帶聽眾走到它面前?主歌需要哪些訊息鋪墊?

沒有正確答案,只有創作選擇。比如歌名叫〈She’s the One〉,可以是:

  • 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她是命中注定的愛人
  • 清晨看著枕邊人的臉,覺得她是上天賜的伴侶,甚至副歌再轉向新生女兒
  • 一個龍舌蘭的吻,卻是拆散婚姻的導火線

每種切入都能玩出不同故事。你可以講情節,也可以純粹描寫感受;若選故事,還要設定場景,是在小學課室?擁擠的地鐵?超市排隊掉了錢包?交友軟體刷到的照片?還是凌晨兩點的地下舞池?聲音、氣味、天氣都能替這個世界上色。不要被第一個念頭綁住,繞幾圈,往往會找到更貼切的角度。

第二步:支持歌名,但別硬湊

我在一次線上課批過兩首問題歌:

第一首歌名很有特色,但歌詞沒有一句真正引向它,副歌唱到那個詞時,就像突然硬插進來。

另一首則過度聰明,幾乎每句都塞滿和歌名有關的詞,結果變得生硬,像搞笑歌。

比如〈You Are My Heaven〉,可以偶爾用「雲朵」「天使」「金色街道」這些畫面支撐,但如果全歌堆滿,聽感反而失真。少量鋪陳,能讓副歌唱出歌名時自然又滿足。

第三步:歌名也可能在後面出現

有時候,詞先衝出來,歌名反而在中途才冒出;有時覺得自己正寫向一個歌名,但半路找到更強的。沒關係,重回歌詞,把和新歌名有關的元素加進去,讓它有機地長進故事裡。那些完全不搭的詞句,就留給下一首歌吧。

結語

不管是第一念頭,還是後來的轉向,歌名都是個坐標。它能穩住全曲,也能被推翻重建。唯一的方法,就是多試幾種寫法,看看能不能超越你那個「一拍即合」的開始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