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k 林沛儒製作

程式設計七大迷思,正在浪費你的時間

·科技

在程式世界裡,許多初學者甚至資深工程師,都曾被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觀念綁住手腳。這些觀念在社群與教學中被反覆傳頌,但實際上卻可能阻礙你的成長與效率。

第一個常見的迷思,是認為必須精通所有語言才能成為好工程師。事實上,專精一兩個主要語言並深入理解其核心原理,遠比表面涉獵十種語言有效。過度追求語言的數量,反而會分散學習重點。

第二個迷思,是盲目依賴最佳實踐。雖然最佳實踐能提供參考方向,但不同專案與環境有不同限制,過度套用反而可能降低彈性與創造力。真正的高手,會懂得在適當時機偏離規則以解決實際問題。

第三,是認為程式碼一定要追求「完美」。在快速迭代的開發流程中,過度追求零缺陷與極致優雅的程式碼,往往會拖慢進度。好的工程師懂得在品質與效率間找到平衡,先確保功能能用,再逐步優化。

第四,是迷信某個框架或工具是萬靈丹。技術生態變化快速,今天的熱門工具,明天可能被取代。將技能建立在不變的基礎原理上,比單純依賴特定框架更長久。

第五,是認為寫更多程式碼代表生產力更高。事實上,生產力應以成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衡量,精簡、可維護的程式碼往往更有價值。

第六,是覺得必須時刻跟上所有最新技術。雖然持續學習是必要的,但盲目追新會讓你分心,忽略現有技能的深化與專案的實際需求。

最後,第七個迷思,是相信「天賦」決定程式能力。雖然某些人學得快,但程式設計更多依賴的是持續練習與實戰經驗。即使起點不同,長期穩定的努力能讓大多數人達到專業水準。

結論是,這些迷思的共同點在於讓人將時間耗在不必要的地方。真正有效的學習與開發,應該專注在解決實際問題、穩固基礎能力,以及保持技術靈活性,才能在程式世界中走得更遠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