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場戲劇化的商業角力中,伊隆·馬斯克拋出高達 974 億美元的收購提案,企圖以惡意併購的方式掌控 OpenAI。對於一間年營收僅 37 億美元、卻每年消耗超過 50 億美元的公司而言,這個價格乍看之下相當優厚。不過,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直接拒絕,甚至反手提出要收購馬斯克的推特,雙方的交鋒火藥味十足。
馬斯克過去曾投入約 5 億美元資助 OpenAI,當時它還是一個非營利組織。如今 OpenAI 正計劃從「有限獲利」的模式轉型為完全營利的公益公司,這讓馬斯克極為不滿。他認為自己的資助被「變相套現」,雖然這筆錢對他而言不算什麼,但在人工智慧被視為未來世界關鍵力量的時刻,他不願坐視自己失去影響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馬斯克的收購提案並非針對整個 OpenAI,而是集中在其非營利部分。按照估值,非營利部門約 400 億美元,而這個部門又間接掌控營利事業。若以超過兩倍的價格收購,從理論上看對董事會來說並非壞買賣,但現實中這將嚴重干擾 OpenAI 的轉型進程,也讓微軟等合作夥伴的利益更加複雜。
從歷史角度來看,這場鬥爭宛如 19 世紀美國鐵路大亨之間的惡性收購戰。奧特曼與馬斯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對峙,也被視為現代版的資本角力。OpenAI 最近推出政府專用聊天機器人,並計畫自行研發晶片;馬斯克則靠自家 AI 公司與揭弊平台在公共領域製造聲勢,兩人的矛盾不僅是商業利益,也牽動到科技話語權與國家安全層面。
雖然市場預測馬斯克真正成功收購 OpenAI 的機率僅有 3%,但這場公開衝突已經讓整個產業陷入緊張。無論最終結果如何,馬斯克與奧特曼之間的角力才剛開始,人工智慧的未來也將因此更加難以預測。